新闻简讯
展馆活动
通知公告
科普之窗
教育研究
招贤纳士
蓝舌头的小胖子——蓝舌石龙子

    在上期为各位小伙伴介绍过石龙子科蓝舌石龙子属的松果石龙子,这次要介绍的是以该属名命名的蓝舌石龙子。

    蓝舌石龙子家族十分庞大,有7个种,部分种下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种,按分布的地域可以粗浅地分为澳洲蓝舌石龙子和印尼蓝舌石龙子。由于栖息地的环境不同,各个种之间的体色以及体表的纹路也有众多区别,但总体来说,都具有蓝色的舌头,或者更确切地说,舌头都带着蓝色,因为部分种的舌头只有前半段为蓝色,如大多数印尼蓝舌石龙子,而澳洲的则大多数舌头是全蓝的。这蓝色的舌头既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也是被称为蓝舌石龙子的原因。

    除了蓝色的舌头之外,圆滚滚胖乎乎的身体也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就平均体型而言,在石龙子科中算是较大的,如其中较为常见,俗称为东部蓝舌石龙子的蓝舌石龙子指名亚种(Tiliqua scincoides scincoides),体长可达60cm左右。

    与体型相比,蓝舌石龙子长着极不相称的小短腿,这表明它们是地栖型蜥蜴,并不擅长攀爬。缓步行走时活像一根会移动的长条面包,憨态可掬。

    这么大的个头,要是没点防身的手段,岂不是真要被捕食者当成面包啃了?当然不是:它们三角形的较硬头部及体表覆盖的细密而光滑的鳞片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岩石间的缝隙和地面的洞穴为它们提供了隐蔽,蓝色的舌头也会让捕食者误以为它们有毒,从而放弃,此外,它们对部分蛇毒也有一定的免疫。

    除了躲避敌害,它们生存延续下去的另一绝活就是超强的适应力,表现在摄食方面,它们几乎从不挑食,因此在环境干旱严酷的地方能够生存下来,在靠近人类生活区的地方就活得更滋润了,和松果石龙子一样,常把人类的后院当做美食天堂,与人类相处很融洽。

    而表现在繁殖方面,它们采取卵胎生的方式,即卵在母体内孵化为幼体再离开母体,避免了像卵生动物那样被偷家时卵被一锅端的隐患,而且幼体刚出生就具备了独立生存能力,成体吃啥它们就能吃啥,极大地提升了生存几率。

    蓝舌头、胖乎乎、小短腿、不挑食、好养活,这些特征无一不戳中爬宠爱好者的萌点,也使它们成为了人气很高的爬宠。

    插句题外话,在《哆啦A梦》动画中有一集曾讲到一种日本的传说生物——野槌蛇,片中介绍野槌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全长60厘米,在现实中也发生过日本兵库县悬赏高达2亿日元的重金征求野槌蛇实体的事件,但就是没人抓到过,其中一些所谓的目击者回忆或者影视动漫作品的想象中,野槌蛇的形象与蓝舌石龙子不能说完全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不过考虑到对野槌蛇的描述中有撞击猎物并以毒杀之的情况,以及日本1970年才引进蓝舌石龙子的历史,两者大概率是没有关系的。毕竟,一个是梦幻的传说生物,另一个则是大受欢迎的蜥蜴类宠物,但两者的相似之处也为爱好者增加了一些趣味话题。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我们下期再见!

留言评论
留言专区
版权所有 石林石得利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0026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11号
法律声明 丨
返回顶部